• 李全教授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

            日前,吉林大学物理学院计算方法与软件国际中心李全教授在“高压下新型富氮化合物”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tabilized Nitrogen Framework Anions in the Ga–N System”为题,于2022年11月17日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氮气是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约占总气体的78%。常温常压下,氮气以N≡N非极性共价键结合为典型的双原子分子。分子中的叁键键能很大,难以被破坏,因此,氮气具有高度的化学惰性。...

    Friday Nov 25,2022
  • 赵宏健教授发现中心对称反铁磁体中受控于电场的自旋塞曼效应

           近期,吉林大学物理学院计算方法与软件国际中心马琰铭教授研究团队在“反铁磁半导体自旋Zeeman效应”研究中取得进展,发现电场可在中心对称的反铁磁半导体中诱发出显著的电子自旋Zeeman劈裂,有望为反铁磁材料的自旋电子学应用提供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以“Zeeman Effect in Centrosymmetric Antiferromagnetic Semiconductors Controlled by an Electric Field”为题,于2022年10月24日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

    Friday Oct 28,2022
  • 马琰铭教授团队受邀在《Acc. Chem. Res.》撰写晶体结构预测方法综述论文

           物质内部的原子排列方式(即结构),是理解物质宏观性质的关键信息,是物理、化学、材料和地学等多学科领域长期关注的焦点研究内容。近年来,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晶体结构预测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结构现象丰富的研究领域,在三维晶体,二维层状材料,表面重构和零维团簇等多维度材料体系的结构设计方面取得了大批原创性成果,为设计和发现新型功能材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力推动国内外物理、化学和材料等学科的发展。      ...

    Tuesday Jul 26,2022
  • 刘寒雨教授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

           日前,吉林大学物理学院计算方法与软件国际中心刘寒雨教授在“高压富氢化合物及其超导电性”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Prediction of Above-Room-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in Lanthanide/Actinide Extreme Superhydrides”为题,于2022年07月12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自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尼斯首次发现汞具有4.2 K的超导现象,寻找室温超导电性一直是人们的不懈追求。近年来,高压极端...

    Wednesday Jul 13,2022